BY 媒介360
“当你在努力工作时,老板们也在拼命努力,并承担更大的风险。”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致员工信中这样写道。这已是他短期内第二次为同一事件道歉,试图平息因“用员工血汗钱旅游”争议引发的舆论风波。
这场风波的起点颇具象征意义——在新东方32周年这个本应庆祝的时刻,俞敏洪从南极发出的那封内部信,将冰雪风光与员工的加班灯火并置在舆论场中,形成了难以弥合的裂痕。企业家个人IP的危机,往往就潜伏在这种裂痕之中。
01 冰火两极:一场南极信引发的舆论地震
新东方32周年,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创始人俞敏洪选择从南极发出一封题为“冰雪中的坚守”的全员信。信中,他用企鹅抱团取暖的生存哲学隐喻团队精神,用冰川雪原象征奋斗历程,这本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品牌叙事。
然而,美好的愿景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信中17次“我”和5次“南极” 的频繁出现,加上俞敏洪分享的邮轮冰川视频,在员工中引发了强烈不满。一位员工的回信直指核心:“您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数字。”这句话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成为这场舆论风暴的标志性声音。
更引发争议的是,有旅行平台信息显示,该邮轮豪爵套房一人入住价格高达约148万元。尽管俞敏洪后来辟谣称实际费用在20-25万元之间,但数字的差距已不再重要——“老板豪华旅游”与“员工熬夜加班”的对比意象已深入人心。
这场风波折射出的不仅是沟通策略的失误,更是企业家个人IP与员工现实体验之间的巨大鸿沟。当企业家试图通过个人经历来激励团队时,却忽略了这种叙事在不同境遇下的接受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