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媒介360
我们正站在一个机器不仅能理解我们语言,还能感知我们存在、甚至主动为我们思考的关键历史节点,人机交互的入口之争将重塑整个科技生态格局。
OpenAI以近65亿美元收购由苹果前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夫创立的硬件公司IO,这一消息在2025年5月震动了科技界。这不仅是OpenAI成立以来最大笔并购,更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AI巨头不再满足于充当云端的大脑,它们想要拥有“身体”,走进我们的物理世界。
01 从云端到身边:AI的“具身化”革命
“具身智能” 正从学术概念走向产业现实,成为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键桥梁。
根据山东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王姝彦的观点,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离身智能”缺乏对物理世界的直接感知与互动,而“具身智能”则强调智能体不仅要具备认知能力,还应通过传感器、执行器等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之一,近年来在文艺舞台、马拉松赛场、足球场等场合展示出技术进步。
然而,人形机器人仍面临“高自由度控制难”、“能源效率低”、“成本高昂”等瓶颈,距离“实用、好用”的标准还有差距。
与追求通用性的人形机器人路线并行的是针对各种使用场景“百变千面”的具身智能体技术路线。
在工业制造、日常生活、医学治疗等领域,机器手臂、机器狗、无人机、轮式机器人等已经投入使用。这两条路线并非对立,而是呈现互补融合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