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媒介360
在当下商业世界,同质化竞争如潮水般席卷各个行业:直播间里,品质优良的产品被压到近乎亏本的价格;新能源汽车市场,除 “不用油” 外,多数品牌难寻核心差异;快消领域,相似配方、相近包装的产品更是屡见不鲜。
众多企业陷入 “价格战” 泥潭的核心症结,在于未能打造真正的品牌差异化。品牌差异化是企业的精神坐标,产品差异化则是这一精神的具象载体,唯有二者深度融合,才能构筑不可复制的商业护城河,实现长效增长。
一、中国品牌的差异化困局:
从“供应链优势”到“品牌短板”的转型阵痛
中国品牌的差异化探索,始于一场被迫且艰难的 “身份转换”。2019 年以来,国际环境变化让长期为海外品牌代工的中国供应链企业失去原有市场,不得不从 “幕后代工” 转向 “台前做品牌”。但长期的供应链思维,让这些企业陷入 “懂生产、不懂品牌” 的困境:
-
认知误区:多数中小品牌将 “品牌运营” 等同于 “产品销售”,缺乏对品牌定位、价值观传递的思考。正如行业观点所指出,“以前很多本土品牌所谓的品牌,其实更多的还是销售,并没有真正到品牌层面”。
-
竞争乱象:因缺乏品牌差异化能力,企业只能通过 “卷价格” 争夺市场。直播间里,部分品质优良的产品价格被压至成本线以下,甚至出现 “企业是否亏本” 的质疑,这种恶性竞争严重透支行业活力。
此时,补上 “品牌定位与差异化” 这一课,不再是企业的 “加分项”,而是从同质化红海突围的 “生存必需”。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