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研发投入与价格战挤压,让比亚迪陷入“卖得越多,赚得越少”的增长陷阱。
10月30日,比亚迪交出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这份财报呈现出明显的“反差”局面:前三季度营收5662.7亿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但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2.6%。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残酷的价格战中,比亚迪并非个例,但其销量增长与利润下滑的鲜明对比尤为引人注目。截至第三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已达326万辆,同比增长18.64%,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宝座,却未能扭转盈利下滑的趋势。
01 财务表象:营收创新高背后的利润下滑
比亚迪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单季营收1949.85亿元,同比下降3.05%。这细微的下降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忧虑——净利润大幅下滑32.60%至78.23亿元。
从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营收达5662.66亿元,同比增长12.75%,但净利润233.33亿元,同比下降7.55%。这意味着在营收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正在减弱。
利润空间遭受挤压直接反映在毛利率上。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2.89个百分点至17.87%,净利率下降0.95个百分点至4.28%。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毛利率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至17.61%,暗示公司可能正在通过成本控制等手段缓解利润压力。
比亚迪净利润已呈现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下滑态势。叠加同比大幅下滑,显示出比亚迪正面临短期盈利能力的严峻考验。
02 动因探析:价格战中的两难抉择
行业竞争白热化是利润下滑的核心推手。一位长期跟踪汽车行业的分析师指出,“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有车就能卖的时代,价格战已经从局部蔓延到全品类。”
今年以来,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与特斯拉、大众等外资品牌密集推出降价措施,覆盖从10万元到30万元的核心价格带。作为行业销冠,比亚迪为守住市场份额被迫跟进,旗下秦PLUS、宋Pro等主力车型通过现金优惠、置换补贴等方式降价促销。
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全球累计销量326万辆,同比增长18.64%。虽然蝉联全球新能源销冠,但 “以价换量”的策略代价惨重。
自今年7月起,比亚迪的销量增速就开始逐渐放缓,直至9月份,其单月销量为39.7万辆,出现了5.5%的同比下滑。这也是今年以来比亚迪首次出现销量同比下降。
华泰证券的研报指出,比亚迪第三季度的单车归母净利为0.58万元,虽然环比增加了0.12万元,但同比仍明显下滑。这揭示出比亚迪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单车盈利能力减弱的困境。





